• 首页

  •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历史沿革
    • 组织架构
    • 基金会章程
    • 工作团队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35周年专题活动
    • 重大活动
    • 影像集
    • 图片集
    • 基金会公告
  • 公益项目

  • 基金专项

  • 信息公开

    • 捐赠公示
    • 年度工作报告
    • 年度审计报告
    • 项目信息披露
    • 税前抵扣
    • 政策法规
    • 其他
  • 我要捐赠

登录注册 退出
X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35周年专题活动
  • 重大活动
  • 影像集
  • 图片集
  • 基金会公告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项目更多>>

  • 我有一片胡杨林│甘肃

    已筹款:¥1336183.53
  • 我有一片胡杨林|新疆

    已筹款:¥24202.97

胡生黄

2019-10-29 00:00

来源:本站

向天借了胆量跟沙漠抗争,固沙,种树,默默无闻……

内蒙古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

曾被誉为“千湖之漠”,

如今它的流动沙丘比例高达66%,

每年平均向前推进20多米。

是中国荒漠化程度最强的区域之一。


华北、沿海地区出现的沙尘暴,

绝大部分都和阿拉善有直接关系。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006.gif

▲沙尘暴来袭


锁边工程没有开始时的沙漠,没有梭梭树固沙,只有无尽的沙尘暴。


环境的恶劣让牧民生活艰难,为了保护生态禁止放牧,牧民生存更是雪上加霜,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拼搏。


但就是有些人,向天借了胆量跟沙漠抗争,固沙,种树,默默无闻……


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一辈子生活舍不得离开的家,也是守护华北、沿海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沙漠突破,整个神州大地的生态环境将不堪设想。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044.jpg


他叫胡生黄,

今年67岁,

在阿拉善种树治沙。


在胡生黄的记忆中,

他年少时的阿拉善是天堂的模样,

草原辽阔,雄鹰翱翔,

牧民和他们的牛羊在这里自由的生长繁衍。


那个时候,

胡生黄家养了400多只羊,

阿拉善起伏的草原宽广无际,

一放牧,羊群像珍珠洒落青草地,

靠着这苍天大地便能过上富裕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110.jpg

▲曾经的阿拉善草原,沙漠虽近在咫尺,但并不妨碍它养育了很多牧民。


但到了90年代后期,

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多,畜牧总量扩大,

过度放牧和干旱气候使得草场沙化日益加剧,

美丽的大草原逐渐消失殆尽,

而阿拉善两大沙漠几乎要牵手一起吞没土地。


每到春天,大风一刮起来,

几乎天天是沙尘暴,

别说抬头再也看不见蓝天白云,

连呼吸鼻腔里都带着沙粒的刺痛,

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

迫使很多牧民迁离了这里,

而坚守在这儿的牧民被称为“生态难民”。


胡黄生和其他牧民当时就想,

能不能做一点什么事情,

让黄沙不蔓延,让大地再绿起来。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137.jpg

▲留下来的“生态难民”在抗争,种上梭梭树,固定这些移动的沙丘,让沙漠不再扩张。


这些留下来的“生态难民”

坐在一起商量,

荒漠里最能生存的树就是梭梭了,

性耐干旱,喜沙性,耐严寒,

有顽强的生命力,寿命可达百岁以上。


大家想刚开始嘛,

只要稍微阻挡一些沙尘就可以了。

没有绿色,就一点点补上,

等梭梭树种成一排绿地墙堡,

就可以将不断扩张的沙漠边缘牢牢锁住了。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204.jpg

▲梭梭的防风固沙能力非常强悍。一棵梭梭树可以固土10平方米。


果然开始种树的时候,特别失败,

大家对人工种植梭梭没有经验,

成活率特别低,但大家并没有失望,

一步一步地探索。


慢慢地,大家知道,

梭梭树苗种植的前两年,

需要较大量的水来灌溉,

要等到三年成熟后,

梭梭树的根系才能扎到存有地下水的深度,

才能真正守护这片土地。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228.jpg

▲春季的时候,认真的种上一棵梭梭树,浇水,待他日成林。


如今梭梭树的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这些成活的梭梭树,

根系发达,能深入地下吸水,

三年生的梭梭树,

地下根系能有地上部分的三到四倍大,

真正“锁住”了这片“游走”的沙漠。


绿色开始出现,黄沙逐渐减少,

被沙漠吞噬的大地,

焕发出了新生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254.jpg

▲三年生的梭梭林,有1米多高,完全巩固住了移动沙丘,再也不怕大风施虐了。


不仅如此,等到梭梭树长到第三年后,

可在根部嫁接“肉苁蓉”,

再等两年至五年挖出苁蓉根部,

卖到市场上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大家开始觉得种梭梭不仅能防风固沙,

还能成本低收益好。

很多选择逃离的牧民开始回归,

开始一起参与固沙工程。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316.jpg

▲梭梭林的经济收益--肉苁蓉,牧民们正在露天晾晒。


以前胡黄生家里有400只羊,

每年把羊绒剪下来,

卖后再用这笔钱买羊饲料喂羊,

一年收入只不过3万左右。


如今胡生黄家已经有9千亩地种植了梭梭树,

4百多亩地已经成功的嫁接了肉苁蓉,

今年将有100亩地可以产出肉苁蓉,

初步估计今年将有3万多元的收入。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316.jpg

▲药用价值高的肉苁蓉

而且胡生黄和牧民们种着树也慢慢知道,

如果只种一种植物,

遇到虫害,可能会全军覆没。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337.jpg

▲野生沙葱,拌凉菜是美味,但因为有固沙作用,已经不让随便采摘。


所以植物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死了,那个还活着,

形成一个可以自然持续下去的生态。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430.jpg

▲开花的刺旋。这里牧民管它叫“羊不吃”,饲养牲畜价值较低,但用于保持水土固沙有一定作用。现在也是牧民心中宝。


除了梭梭树、肉苁蓉,

沙葱和刺旋都是锁边林的生态系统的一种。

这些植物的种子,被风,

或者鸟携带到沙漠边,

将来就能自然形成最低层次的绿植被。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500.jpg


其实在每年的四、五月份,

梭梭树种植期,

要在两个月内实现大面积的种植和日常灌溉,

胡生黄需要雇佣3-5个临时工,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由于阿拉善地区干旱少雨,

梭梭树苗种植的前两年,

需要较大量的水来灌溉。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525.jpg


这是胡生黄家的梭梭林,

正在进行浇灌作业。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559.jpg


为了使幼苗可以存活在荒漠中,

种植梭梭树的牧民需要购买灌溉用水,

每车水约10-12吨,每车水35.7元,

每车可灌溉12亩地近600棵梭梭树。

这对于每年种植2千多亩地的胡生黄来说,

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这些苗需要补水3年,

第一年补水次数2到4次,

一次补水20升左右,

每年递减,3年后就不用补水了。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623.jpg


从种梭梭到肉苁蓉成长有经济价值,

前后至少七年的时间,

期间需要胡生黄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但他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

露出了雪白的牙齿:

“我要把2万亩都种上梭梭树、肉苁蓉,

让这里变成两万亩森林,

而且是可以生钱的森林。”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651.jpg


他觉得这是有希望的田野,

看到自己9千多亩的梭梭林,

未来还可以种植更多,

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专心种梭梭、嫁接肉苁蓉。

不仅挽救了差点被沙尘吞噬的家,

也改善了自家的生活环境,

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718.jpg

▲沐浴在日光中的胡生黄的家,已经是个不错的院落了。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

防治荒漠化不是消灭沙漠,

也不是要把沙漠变成绿洲。

沙漠是大气环境的一部分,

沙漠干旱,海洋湿润,

在气候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使得气流能够形成对流。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747.gif


秘书处

  • 陈蓬

    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正司局级

  • 许新桥

    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

    副司局级

  • 缪光平

    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

    副司局级

  • 陈美娜

    副秘书长

综合处

  • 杨桂瑛

    处长

  • 邹绅

  • 朱恩明

  • 潘捷

财务资产处

  • 赵莹

    主持工作

    副处长

  • 崔晓宇

  • 姚媛

监督管理处

  • 张桂梅

    处长

  • 张杨

网络信息处

  • 费勇

    正处级

  • 程磊

    主持工作

    副处长

  • 李金涛

  • 张怡

项目一处

  • 杨頔

    主持工作

    副处长

  • 王志保

  • 韩蓉

  • 张鑫源

项目二处

  • 黄红

    处长

  • 刘德国

    副处长

  • 王迪

  • 张培森

  • 佟志远

项目三处

  • 罗佳佳

    处长

  • 徐赫

向天借了胆量跟沙漠抗争,固沙,种树,默默无闻……

内蒙古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

曾被誉为“千湖之漠”,

如今它的流动沙丘比例高达66%,

每年平均向前推进20多米。

是中国荒漠化程度最强的区域之一。


华北、沿海地区出现的沙尘暴,

绝大部分都和阿拉善有直接关系。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006.gif

▲沙尘暴来袭


锁边工程没有开始时的沙漠,没有梭梭树固沙,只有无尽的沙尘暴。


环境的恶劣让牧民生活艰难,为了保护生态禁止放牧,牧民生存更是雪上加霜,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拼搏。


但就是有些人,向天借了胆量跟沙漠抗争,固沙,种树,默默无闻……


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一辈子生活舍不得离开的家,也是守护华北、沿海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沙漠突破,整个神州大地的生态环境将不堪设想。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044.jpg


他叫胡生黄,

今年67岁,

在阿拉善种树治沙。


在胡生黄的记忆中,

他年少时的阿拉善是天堂的模样,

草原辽阔,雄鹰翱翔,

牧民和他们的牛羊在这里自由的生长繁衍。


那个时候,

胡生黄家养了400多只羊,

阿拉善起伏的草原宽广无际,

一放牧,羊群像珍珠洒落青草地,

靠着这苍天大地便能过上富裕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110.jpg

▲曾经的阿拉善草原,沙漠虽近在咫尺,但并不妨碍它养育了很多牧民。


但到了90年代后期,

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多,畜牧总量扩大,

过度放牧和干旱气候使得草场沙化日益加剧,

美丽的大草原逐渐消失殆尽,

而阿拉善两大沙漠几乎要牵手一起吞没土地。


每到春天,大风一刮起来,

几乎天天是沙尘暴,

别说抬头再也看不见蓝天白云,

连呼吸鼻腔里都带着沙粒的刺痛,

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

迫使很多牧民迁离了这里,

而坚守在这儿的牧民被称为“生态难民”。


胡黄生和其他牧民当时就想,

能不能做一点什么事情,

让黄沙不蔓延,让大地再绿起来。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137.jpg

▲留下来的“生态难民”在抗争,种上梭梭树,固定这些移动的沙丘,让沙漠不再扩张。


这些留下来的“生态难民”

坐在一起商量,

荒漠里最能生存的树就是梭梭了,

性耐干旱,喜沙性,耐严寒,

有顽强的生命力,寿命可达百岁以上。


大家想刚开始嘛,

只要稍微阻挡一些沙尘就可以了。

没有绿色,就一点点补上,

等梭梭树种成一排绿地墙堡,

就可以将不断扩张的沙漠边缘牢牢锁住了。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204.jpg

▲梭梭的防风固沙能力非常强悍。一棵梭梭树可以固土10平方米。


果然开始种树的时候,特别失败,

大家对人工种植梭梭没有经验,

成活率特别低,但大家并没有失望,

一步一步地探索。


慢慢地,大家知道,

梭梭树苗种植的前两年,

需要较大量的水来灌溉,

要等到三年成熟后,

梭梭树的根系才能扎到存有地下水的深度,

才能真正守护这片土地。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228.jpg

▲春季的时候,认真的种上一棵梭梭树,浇水,待他日成林。


如今梭梭树的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这些成活的梭梭树,

根系发达,能深入地下吸水,

三年生的梭梭树,

地下根系能有地上部分的三到四倍大,

真正“锁住”了这片“游走”的沙漠。


绿色开始出现,黄沙逐渐减少,

被沙漠吞噬的大地,

焕发出了新生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254.jpg

▲三年生的梭梭林,有1米多高,完全巩固住了移动沙丘,再也不怕大风施虐了。


不仅如此,等到梭梭树长到第三年后,

可在根部嫁接“肉苁蓉”,

再等两年至五年挖出苁蓉根部,

卖到市场上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大家开始觉得种梭梭不仅能防风固沙,

还能成本低收益好。

很多选择逃离的牧民开始回归,

开始一起参与固沙工程。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316.jpg

▲梭梭林的经济收益--肉苁蓉,牧民们正在露天晾晒。


以前胡黄生家里有400只羊,

每年把羊绒剪下来,

卖后再用这笔钱买羊饲料喂羊,

一年收入只不过3万左右。


如今胡生黄家已经有9千亩地种植了梭梭树,

4百多亩地已经成功的嫁接了肉苁蓉,

今年将有100亩地可以产出肉苁蓉,

初步估计今年将有3万多元的收入。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316.jpg

▲药用价值高的肉苁蓉

而且胡生黄和牧民们种着树也慢慢知道,

如果只种一种植物,

遇到虫害,可能会全军覆没。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337.jpg

▲野生沙葱,拌凉菜是美味,但因为有固沙作用,已经不让随便采摘。


所以植物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死了,那个还活着,

形成一个可以自然持续下去的生态。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430.jpg

▲开花的刺旋。这里牧民管它叫“羊不吃”,饲养牲畜价值较低,但用于保持水土固沙有一定作用。现在也是牧民心中宝。


除了梭梭树、肉苁蓉,

沙葱和刺旋都是锁边林的生态系统的一种。

这些植物的种子,被风,

或者鸟携带到沙漠边,

将来就能自然形成最低层次的绿植被。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500.jpg


其实在每年的四、五月份,

梭梭树种植期,

要在两个月内实现大面积的种植和日常灌溉,

胡生黄需要雇佣3-5个临时工,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由于阿拉善地区干旱少雨,

梭梭树苗种植的前两年,

需要较大量的水来灌溉。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525.jpg


这是胡生黄家的梭梭林,

正在进行浇灌作业。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559.jpg


为了使幼苗可以存活在荒漠中,

种植梭梭树的牧民需要购买灌溉用水,

每车水约10-12吨,每车水35.7元,

每车可灌溉12亩地近600棵梭梭树。

这对于每年种植2千多亩地的胡生黄来说,

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这些苗需要补水3年,

第一年补水次数2到4次,

一次补水20升左右,

每年递减,3年后就不用补水了。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623.jpg


从种梭梭到肉苁蓉成长有经济价值,

前后至少七年的时间,

期间需要胡生黄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但他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

露出了雪白的牙齿:

“我要把2万亩都种上梭梭树、肉苁蓉,

让这里变成两万亩森林,

而且是可以生钱的森林。”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651.jpg


他觉得这是有希望的田野,

看到自己9千多亩的梭梭林,

未来还可以种植更多,

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专心种梭梭、嫁接肉苁蓉。

不仅挽救了差点被沙尘吞噬的家,

也改善了自家的生活环境,

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718.jpg

▲沐浴在日光中的胡生黄的家,已经是个不错的院落了。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

防治荒漠化不是消灭沙漠,

也不是要把沙漠变成绿洲。

沙漠是大气环境的一部分,

沙漠干旱,海洋湿润,

在气候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使得气流能够形成对流。


微信图片_20190716164747.gif


顾 问: 章新胜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席

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主席


陈述贤 原中央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长、原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主席

王祝雄 原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
张国明 财政部农业司 原巡视员
魏殿生 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 原党委书记、局长
陈 蓬 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秘书长

陈 蓬 (兼)

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按姓氏笔画排序,19名)

王祝雄 原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
王 满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叶 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
闫 振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司长
邢国良 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庄志强 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丰田纺织株式会社常务副总经理
陈述贤 原中央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长、原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陈 蓬 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张国明 财政部农业司原巡视员
张海霞(女) 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副局长
张正军 中国屋顶节能绿化行动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英杰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持人
杨联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矿区服务工作部副总经理
袁顺意(女) 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秦东魁 河北省孝行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
黄腾新 深圳左右家俬有限公司董事长
景朝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总监
綦振平 国家烟草专卖局机关服务中心(机关服务局)主任(局长)
魏殿生 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监事(2名)

吴兰香 原国家林业局直属机关纪委 纪委书记
张艳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基金管理总站总站长

联系我们

邮政编码:100714

京ICP备09053274号-1

联系电话:010-84239390

传真:010-84239264

E-MAIL:cgf@cgf.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友情链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公益宝平台

腾讯公益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中国绿化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327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