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8 18:46
来源:中国绿化基金会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阿拉善,在蒙古语里意为“五彩斑斓之地”。无论是横贯全境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还是耸立于荒漠戈壁与平原绿洲之间的贺兰山,都为这一方天地镀上了独一无二的自然色彩。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是阿拉善的气候特点,也是动植物在此生存的巨大挑战。这也意味着,谁能将有限的水资源利用到极致,谁就能在荒漠中获得更多的生机。梭梭,则是当之无愧的“沙漠植被之王”。
“10元点绿阿拉善”造林地内新种植的梭梭与成林的梭梭
近日,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公民行动」品牌邀请了10位爱心公众组成探访团,实地参观“10元点绿阿拉善”公益项目的梭梭造林地。大家亲手丈量梭梭的成长轨迹,一同见证了小小梭梭带来的巨大改变。
探访合影
01小梭梭的生命力
走进造林地,你很难不被梭梭旺盛的生命力所打动。
它有着世界上发芽最快的种子。在荒漠干旱严酷的环境下,梭梭的种子只能存活几个小时,但只要获得一点点水,它就可以在两三小时内发芽;它有着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的强大根系。
项目地里梭梭结出的种子
为了寻找水分,梭梭的根系不停地向广处和深处延展:一方面,在湿润的土壤层,梭梭会生长和发育更多的根以获取水分;另一方面,梭梭会不断向下生长主根,汲取地下水。
2022年,项目地种下的梭梭已牢牢扎根于荒漠
它还有着能适应极端气候的同化枝。近看梭梭,它的树叶退化成了富有胶质层的绿色枝条(同化枝)来进行光合作用,同化枝能帮助梭梭在盐碱、严寒、酷暑、干旱等极端环境下更好地生存。
梭梭的枝条形态
别看刚长出的梭梭仅有手指大小,未来它却能长到5-8米高。在探访过程中,徐兵和张小卷夫妇还用镜头记录下梭梭的“成长史”,这些大大小小的梭梭树,让人感叹生命喷薄的能量。
项目地大大小小的梭梭树
在贫瘠的环境中,从弱不禁风的小梭梭成长为防风固沙的卫士从来不是易事。正如探访成员鱼仔在参观后所言,“绿化是一个漫长且需要坚持的过程,并不是这边点绿,那边立马就能显现,梭梭的生长需要时间,防止土地沙漠化也不是一两天就搞定了。多一点耐心、把眼光放长远,大家各司其职做好该做的,相信会越来越好!”
02 小梭梭的致富力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治沙植绿的路途上需要的不仅是迎难而上的勇气,更需要日复一日的悉心耕耘与耐心。“沙尘暴如果把梭梭吹倒掩埋,我们就等风沙过去后一棵棵补种。一年里,风沙吹倒它多少次、我们就补种多少次,给梭梭创造机会扎下根、活下来。”造林地施工单位负责人王平介绍。
风沙后补植的梭梭刚刚发出嫩芽
也正是在“造绿者”们前赴后继、脚踏实地的努力之下,2012年“10元点绿阿拉善”公益项目在阿拉善左旗苏海图嘎查种下的第一批梭梭林,如今已是绿意绵延、颇具规模。
无人机鸟瞰视角里2012年种下的梭梭林
当年受帮扶的项目户沈永财,还带动苏海图嘎查的牧民们转变了传统的以畜牧为主的观念,而是发展以梭梭林嫁接肉苁蓉的为主的沙产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沈永财与肉苁蓉
当天,探访团成员们见证了肉苁蓉的采挖过程,并通过沈永财的介绍,认识到了种植梭梭、发展肉苁蓉产业,对促进西部荒漠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参观肉苁蓉采挖过程
寄生于梭梭根部的肉苁蓉,有着“沙漠人参”的美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肉苁蓉花(左)与肉苁蓉(右)
曾经,因为过度放牧和砍伐梭梭,肉苁蓉也处于临危的境地;如今,通过推广种植梭梭并帮扶牧民人工接种肉苁蓉,既解决了肉苁蓉药用资源短缺问题,又构筑了一道牢固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沈永财的肉苁蓉加工厂
03 小梭梭的生态力
对于探访者胡女士来说,“此次项目地之行,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就是成片的梭梭在看起来几乎存不住水的地方生机盎然,特别鼓舞人心。沿途看到公益林的立牌,说明很多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在积极参与到绿化阿拉善的行动中。”
阿拉善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严重、自然条件最恶劣、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在阿拉善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沙漠和戈壁的面积就占了2/3,这里的年均降水量最少仅为20毫米,然而年均蒸发量却最高能达到4200毫米。
探访途中拍摄下的阿拉善沙漠
这里的生态环境还曾一度恶化,荒漠化程度不断上升,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明显,群众生活“因沙受困”、经济发展“因沙受阻”,并严重影响黄河长久安澜和国家生态安全。
探访途中拍摄下的阿拉善自然风貌
自2012年以来,“10元点绿阿拉善”公益项目通过封沙育林、人工造林等方法,在我国“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的主阵地、主战场、主防线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种植梭梭、帮扶牧民在梭梭根部嫁接肉苁蓉,带动牧民主动参与治沙固沙的科学锁边工程之中。截至目前,项目已在阿拉善地区种植梭梭近160万株,累计碳汇量28460吨。
造林地块缩略图
在参观途中,领队梁守华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种植一株梭梭能为阿拉善生态环境带来的益处,“捐赠人每捐助10元钱,可以为阿拉善增添1株梭梭+1颗肉苁蓉。而这株小小的梭梭,就可以固沙10平方米、增加碳汇16.8公斤、为农牧民增加20元的收入……”
梁守华老师为大家介绍项目地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梭梭+肉苁蓉”这对搭档,正努力让荒地变林地、黄沙变“黄金”,为实现防沙治沙、扩绿增绿、发展致富协同并进,为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切实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关键力量。
携手同心,绿色同行——是“绿色公民行动”品牌的理念,也是持续的行动。秉持构建“绿色丝路”的愿景,我们正汇集来自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爱心,持续帮助大漠“造绿者”们播撒绿色的希望。
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发芽最快的种子——梭梭,http://www.kib.cas.cn/kxcb/kpwz/201202/t20120229_3447456.html#:~:text=%E6%A2%AD%E6%A2%AD%E7%9A%84%E7%A7%8D%E5%AD%90%E5%9C%A8,%E6%9C%80%E5%BF%AB%E7%9A%84%E6%A4%8D%E7%89%A9%E7%A7%8D%E5%AD%90%E3%80%82
【2】中国科普博览,大漠“侠客”——梭梭树,http://www.kepu.net.cn/kpsvc/kpsvc2020/v2/202208/t20220830_502342.html
【3】上海科普网,神奇的植物学|梭梭树:沙漠中的植被之王,https://shkp.org.cn/articles/2019/10/wx249218.html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荒漠化治理“阿拉善模式”,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hmgzdt/525447.j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0/content_6909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