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民行动”是中国绿化基金会四大品牌项目之一,起源于贾庆林同志承诺参加的“中国加入全球十亿绿树行动”,后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及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是“全球绿树运动-中国在行动”的具体执行方。
二氧化碳排放的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升温的后果人类恐难承受!自从人类开始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越积越多,导致地球这个大温室越来越热。这对绝大多数地区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比如干旱、洪水、火灾、疾病传播等越来越频繁。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承诺。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碳库。森林固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打开绿色发展的“金钥匙”。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也就是说,有规划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提升森林吸附二氧化碳能力,对于实现碳中和,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种下一棵树 减少碳排放
对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你我来说,我们有很多方式参与环境保护,在需要的地方种下一棵树,可以有效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人类共同家园“添绿增彩”的同时,倡导全社会关注节能减排,助推绿色低碳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简约适度、拒绝浪费、绿色出行、做好垃圾分类,尽量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敬畏自然,让大自然变得与众不同。
碳汇转化 宁夏试点见成效
2022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碳绿未来行动”,呼吁全民行动起来,共建零碳绿色未来!项目首期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集中办公区为试点,从打造标准化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到围绕落实“双碳”目标,结合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工作,研发碳汇捐赠小程序,将生活垃圾分类产生的价值转化为碳汇量,用于植树及植被养护。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集中办公区碳汇转化区
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集中办公区7家党政机关累计捐赠碳汇量125.81吨,实现在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造林基地种植养护树木426株,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绿化功能大幅提升,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助力银川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
全民参与 厚植绿色
“碳绿未来行动”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我们在植树节、环境日等与生态环保相关的时间节点开展公众宣传活动;开展春季植树和秋季树木抚育,引导公众植树造林,助力“碳中和”;面向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开展“碳汇转化,植绿护绿”小课堂,开展大学生“双碳”目标设计创新比赛,为项目注入新想法新思路;面向社会公众,发动志愿者助力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碳汇捐赠小程序捐赠废品收益,亲自查看碳汇转化“云账单”;举行“为绿而走”健步走等宣传活动,发动各级政府部门职工、各企业职工及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以行走,倡低碳。
“碳汇转化,植绿护绿”小课堂
我们发出邀请,希望更多的公共机构和个人,参与到“碳绿未来行动”中来,一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种植生态林,让地球少一份“碳息”,多一份绿意!
捐赠10元,即可种下一棵“希望树”,共植生态公益林!
行动虽小,意义重大
改善环境,人人有责
一起将这些绿色的希望
根植到生活的土壤里吧!
项目总预算:200万元